由于这次“三公经费”的公布是历史首次,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在公开上出现时拖延、数据简单等现象可以理解,新事物的出现总要有个适应过程,何况这种原来只有少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才可掌握的机密数据。但是,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N次公开就不能再这么简单,拿一个笼统的数据和模糊的解释来应付公众,而必须有对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使用情况的详细说明和解释,对公众的疑问有诚恳的回应,否则,“三公经费”的公开意义会大打折扣。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公布“三公经费”是新事物,有个适应过程,不要太过苛求
B.应当制定相关细则,保证“三公经费”的公开不流于形式
C.公布“三公经费”不能用笼统和模糊的数据来糊弄公众
D.必须启动预算体制的改革,构建公众广泛参与的预算监督体系

2023-05-30



参考答案:B

文段出现了明显的转折词“但是”,由此可知文段论述的重点在后半部分,而A项是前半部分的内容,故不可能是文段所强调的方面,首先排除A项。再看D项,虽然说因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可以算是“预算”的内容,但是文段并没有提到现有预算体制的不合理、不走善之处,因此“改革”无从说起,D项是过度推断。 比较B项和C项,二者说法均正确,也均是文段后半部分强调的内容,区别在于B项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C项是对现有现象的否定。从文段来看,作者提出问題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 不仅仅是否定错误的做法。因此B项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本題选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