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多地高考学生以吼楼撕书的方式纪念高中生活的结束,记录这些宣泄方式的视频在社会上引起热议。日前厦门市教育局发布《通知》,明令禁止高考学生以吼楼撕书的方式宣泄情绪,你怎么看?

2023-05-31



参考答案:

高考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国人对高考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而高三学生为了备战高考所经历的痛苦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以吼楼撕书来发泄情绪,宣告痛苦高三生活的结束是一种宣泄方式,而且是学生在压抑很久之后的一种宣泄方式,我们可以理解,但是这种方式不应提倡。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知识的载体。我们应怀着虔诚的态度对待知识,也应该怀着尊重的态度对待知识的承载者——书籍。人们百分之八十的非专业基础知识都是在高中以前学习的,即使高考结束了,也应该保留这些给我们带来了进步的书籍。退一步说,即使这些书籍日后对某些人来说可能真的用处不大了,也可以将它们留给学弟学妹,或者更需要这些书籍却因交不起书费面临辍学的孩子们。
  
而谈到宣泄情绪,我认为宣泄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运动宣泄、旅游宣泄、心理调节等。采取这些方式进行宣泄不但可以舒缓压力,调节紧张情绪,还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获得美的体验。而反观吼楼撕书这种比较极端的宣泄方式,对学生而言确实无甚裨益。
  
厦门市教育局日前发出《通知》,明令禁止高中学生吼楼撕书,其出发点是好的,某种程度上践行了尊重知识、热爱书籍的倡议,但是我认为“禁”不如“疏”。首先这么多年的教书育人,到学生毕业高考之际需要通过撕书、吼楼来宣泄压力的地步,教育部门是应该反思的,是不是教书育人的过程本身出了问题。学生的撕书和吼楼,带给社会有不良的影响,但也有同情和理解,这便是面对应试教育的无奈。
  
真正的知识与文化,以及这些知识与文化的传播方式,是尊重人性、尊重规律的。应试教育,有许多值得反思与改进之处。高三年级考生中的撕书、吼楼现象,虽然可以通过禁令的形式,将学生的情绪表面上压下去,但它终归是治表的行政方式。学生可以不撕书,但他们照样会在心底里撕去那团抑制天性与人性已久的阴霾。心理疏导的工作需要刷新方式,然而最需要刷新的,是应试教育这块积郁在学生心里的、挥之不去的病灶。应试教育的老路找到了出路,学生的情绪才能找到自我释放的出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