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听课笔记

2022-12-16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的意义》听课笔记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的意义》听课笔记一、新理念──重新定位教学的起点。

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老师们通常都是从测量和计算引入,不能用整数表示结果的可以用分数表示。这样的教学是直接揭示了分数的产生,与小数的意义类似,并无多大新意,也不利于激发思维的矛盾冲突。而本次说课有两位老师的设计与众不同,他们将学生置于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在唤醒已知的同时产生探究新知的愿望。

皮芳喜老师:出示1个苹果,用几表示?再出示8个苹果,用几表示?还能用1表示吗?当学生自信满满地说不能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托盘,8个苹果就成为了一个整体。现在能用1表示了吗?1在生活中还能表示什么?学生顿悟,举出很多例子。这样既初步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又沟通了分数与整数的联系,孕伏了分数产生的必然性。

杨丹老师:从单位这一关键词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1个苹果和多个苹果,直观地认识到:无论把什么看作1,只要包括几个这样的1,就可以用几来表示。再出示3/4个苹果,引导学生交流:同样都是苹果,为什么刚才都用整数来表示,而现在却选择了分数?使学生体会到不满1的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继而结合其他图形,让学生涂色表示出3/4。提问学生:为什么图形不同,却都能表示出3/4呢?这样的教学,既逐步丰富了对单位1的理解,又便于揭示分数共同的本质属性。

二、新技术──发挥电子白板的功效。

基于电子白板和网络环境的教学,必须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的运用,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本次说课中,有不少教师都注意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积极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如卢傲老师在设计练习时,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涂色、遮屏等功能,让学生看图表示分数,根据给出的分数和露出的根数猜小棒的总根数等,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练习过程中,体验思维的力量,享受创造的快乐。尤其是最后一道开放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分数,学生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在电脑上利用画图软件进行操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答,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强化了数形结合。

又如温世明老师在教学分数的产生时,通过让学生上网查阅分数走过的历史,提出对分数表现形式的质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分数的意义。在后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三次讨论分苹果时小明为什么不高兴?明确分的过程中要关注:是否平均分了?平均分成了几份?有这样的几份?这三方面的内容。继而解决课始提出的疑问:为什么世界各国的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用这种形式表示分数。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各部分意义的理解,也初步感知了分数的意义。

三、新方法──在实践中建构数学概念。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书上的数学概念是平面的,现实却是丰富多彩的。照本宣科、简单学习自然无法让数学概念成为数学大厦的坚固基石。因此,老师们没有拘泥于课本上有限的素材,积极拓展学习资源,同时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数学概念。

如皮芳喜老师先出示1/4让学生说说表示什么,回顾原有的表述方法: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然后启发学生思考:1/4还可以怎么理解?你还能用别的图表示出1/4吗?越有创意越好。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还可以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是1/4。进而修正、完善分数的意义。这就使学生经历了概念螺旋上升的过程,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又如欧阳文杰老师巧妙设计了一道为分数1/3配图的趣味题,提出要求:配出1幅的是达标,2幅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在学生充分展示的基础上,引导思考:同是分数1/3,为什么能画出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这个环节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促进了对分数意义的深入思考。

总之,《分数的意义》虽然是个老内容,但我们依然可以在新理念的指引下,运用新技术、探索新方法,孜孜以求达到更优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