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

2022-12-16

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


①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者简介:王昌龄(?—约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意境绝妙,含蓄蕴藉,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②注释:①但使:只要。②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③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④教:令,使。⑤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胡马”指袭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⑥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诗意: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③主题: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④鉴赏: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人从明月照关的景象写起,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月”和“关”前面使用了“秦时”“汉时”两个时间定语,这并不是说明月属秦,关属于汉,也并非实指秦、汉两朝,其想表达的是防边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汉,可见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接下来的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历史上那些在边塞战役中可歌可泣的将士。这两句诗,从整体上拉伸了全篇的时间感(秦汉)和空间感(万里),营造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诗的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由叙事转为议论。长征未还,固然是千古共同的哀怨,但秦筑长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汉逐匈奴,单于内附。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现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