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六课千人糕课堂笔记

2022-12-16

①词句赏析:

1.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这里的“特别” 是与众不同的意思,这句话是孩子对千人糕的另一种理解。

2.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笑了” 说明孩子的不以为然的心理。孩子觉得千人糕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论从样子还是味道都很普通。

3.爸爸说:“是啊……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这句话从农民种稻子需要的种子、农具等物资写出了稻子的来之不易。

4.爸爸接着说:“糖呢……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这段话从糖的制作、米糕做好以后的三道工序,进一步说明米糕来之不易。

5.孩子听了爸爸的话……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的确应该” 说明孩子觉得千人糕的名字名副其实,赞同爸爸的话。因为一块看似普通的糕,需要很多人付出劳动。

二年级下册第六课千人糕课堂笔记

②课文重难点探究:

1.大米是怎么来的?

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

2.糖是怎么来的?

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

3.第9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省略了熬糖的具体过程。熬糖要有很多工具,并经过很多道工序。

4.米糕是怎样做成的?

米糕是由米和糖制成的。先生产加工米和糖制作成米糕,再经过包装送货、销售,最后我们经过购买,米糕才会到我们手里。

5.“千人糕”真的是指由一千个人做的糕吗?为什么平平常常的糕叫“千人糕”?

不是,“千人”是虚指,指许许多多的人。因为一块平平常常的糕来之不易,它需要很多很多的人付出劳动,才能摆到我们的饭桌上来。

6.以爸爸和孩子的对话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爸爸和孩子的对话,让后读者也忍不住想知道“千人糕”到底是什么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哲理小故事,从爸爸和孩子吃“千人糕”的对话,阐述了一个道理:每一件物品都是很多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应该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④脉络梳理:

全文共11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爸爸端来一块千人糕和孩子一起品尝,孩子看到千人糕就是平常吃的米糕。

第二部分(第6—9自然段):写爸爸通过提问孩子的方式引出对米糕制作过程的介绍。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写孩终于明白了“千人糕”得名的原因并发出“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