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我多想去看看课堂笔记

2022-12-16

①主要内容:

本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分别借两个孩子之口讲述了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莲,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愿。


②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小节。

第1小节:写“我”生活在天山,希望去北京看看。

第2小节:写“我”生活在北京,希望去新疆看看。

第二课我多想去看看课堂笔记

③词句赏析:

1.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

“弯弯”形象地写出了小路的样子,“走出天山”说明“我”是生活在天山里的小朋友。

2.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遥远”写出了天山雨北京城相距很远,“雄伟的天安门”“升旗仪式非常壮观”都是妈妈告诉“我”的,这时的“我”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中。

3.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连用“我多想去看看”表达了“我”想走出天山,去看看天安门和升旗仪式的迫切心情。

4.爸爸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

“宽宽”写出了公路的样子,“走出北京”说明“我”是生活在北京的小朋友。

5.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天山,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写出了新疆的特点,这些是爸爸告诉“我”的,这时的“我”迫切地想去遥远的新疆看看。


④课文重难点探究:

1.“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出现了两处,这句话既是感叹句,又具有反复的表现方法,表达了“我”想去看看北京(新疆)的强烈愿望。

2.文中的“我”是不是同一角色?

  不是同一个角色。虽然作者是以第一人称“我”来表达儿童向往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但第1段是以新疆小朋友的口吻写的,第2段是以北京小朋友的口吻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