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导入阶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课例名称】《小鸟,小鸟》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学唱《小鸟,小鸟》
【主要目标】
(略)
【教学过程片段】
课前准备,老师收集各种动物图片资料。
一、导入阶段
(1)播放各种图片
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图片里的哪些小动物呢
学生甲:孔雀和大象
学生乙:青蛙
学生丙:猴子
师说:老师最喜欢小乌,因为它是森林音乐家。
(2)老师分别介绍各种鸟类的名字和习性。
二、展开阶段(后略)

2023-08-04



参考答案:

这个课例的导人一方面存在着闪光点,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上述案例在导入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
老师的课前准备,收集各种动物图片.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动物.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课程理念,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个前期准备做得很好,这正是本课设计的闪光点。
但是课例中导入环节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课例出现了师生问答的情况,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并不能推断出学生的回答,所以要避免此问题。
(2)没有突出音乐的特点。老师介绍鸟类的名字和习性,忽略了本堂课的特点,太过于关注其他的学科知识,违背了课程理念中“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的基本理念,忽略了学生主体。
(3)没有注重音乐实践。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中。
(4)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一昧地在讲解,忽略了课堂的主体学生。
建议该教师丰富、充实音乐欣赏环节,如播放大自然中与鸟鸣相关的音频,引导学生闭着眼睛去欣赏;聆听清脆的鸟鸣声后可以让学生用声音模仿小鸟交流对话的场景。加强与学生的音乐交流,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安排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本节新课的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