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备课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张老师:这一课我想用一课时完成。
陈老师:我也是这样设想的。你的教学怎样设计呢
张老师:我想第一是复习新闻知识,第二是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让学生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第三是与学生共同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李老师:我想重点应落在“现实场景的再现”上。
陈老师:“现实场景的再现”抓得很好,但我觉得还要注意“历史材料的运用”,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使作品增加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对上面几位老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

2023-08-04

A、陈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侧重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
B、陈老师的做法关注学生在新闻阅读过程中精神的活动和生命的活动
C、张老师把新闻知识作为教学的引子,把阅读文本作为解释和印证新闻写作的范本,这种做法比较好
D、陈老师这样处理语言教学更实在

参考答案:C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一切着眼于人的发展。如果以新闻知识为教学重点,在“立人”上就会显得苍白。张老师设计的“与学生共同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有点虚,这种以新闻知识介绍为主要方式的教学,需要调整和改变。像陈老师这样选择“现实场景的再现”和“历史材料的运用”作为教学的重点,既可以交代和回顾新闻的相关知识,又能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和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比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所以正确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