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课文摘录:
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西汉末年,太学生达到数千人,东汉时曾达到三万余人。
除太学外,汉武帝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这样,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2023-08-04



参考答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汉代儒学发展的相关史实,如太学兴盛、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等。
理解汉代儒学发展及推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归纳汉代儒学发展的相关史实,提高史料分析及归纳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汉代儒学发展及推广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提高历史问题探究、分析及历史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内容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汉代儒学发展的相关史实。
教学难点:汉代儒学发展及推广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史料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董仲舒与新儒学思想”,带领学生回顾董仲舒儒学思想内涵。
观看结束之后,教师提问: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之后,汉代儒学将会呈现怎样的新发展景象 又会对当时及后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资料和提问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汉代儒学新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材料,总结汉代新儒学发展的表现。
学生总结完成之后,教师随机要求同学进行分享,教师适当总结。从而全面认识汉代新儒学发展的情况:儒家经典被规定为教科书,并有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太学兴盛;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私家儒学教育受到鼓励。
2.汉代儒学发展的影响
教师将历史学习小组分为两大组,一组讨论汉代儒学发展对当时的影响,一组讨论汉代儒学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明确讨论时问,要求各小组成员就各组问题进行内部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讨论完成之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自我总结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提问:我们都知道汉武帝在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大力推广儒学,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但是董仲舒主张的观点与孔孟的观点是一致的吗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体现孔子、孟子主张的材料与董仲舒的观点进行对比,学生通过阅读、对比史料。
明白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经过改造后的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对比分析,加深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特点的理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内容。
2.要求课下收集汉代著名儒学博士的相关故事。
设计意图:课后教学实践活动的设置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检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开阔学习视野。
五、板书设计
一、汉代儒学发展

{图]

二、汉代儒学发展影响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六、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