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老师班上的刘宇同学上课时常发出怪叫声,面对老师的批评和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刘宇反而非常得意开心,觉得自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后来王老师转变策略,在刘宇发出怪叫声后置若罔闻,并且提前告诉其他同学忽视刘宇的调皮行为。刘宇觉得自己的“演出”没有得到反馈,渐渐失去兴趣,从此不再发出怪叫声。王老师及时当众表扬了刘宇的进步,刘宇从此更加遵守课堂纪律了。
(1)请结合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分析王老师的教育举措。
(2)谈谈如何做好课堂管理。

2023-08-07



参考答案:

(1)王老师主要运用了消退和正强化的原理。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刘宇同学的恶作剧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哄堂大笑,对他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强化,满足了其被注意的心理,从而更加得意。而其后他再次做出同样行为,老师却没有批评他,也就是刘宇没有得到以往的“无条件刺激”,他开始对恶作剧的行为不感兴趣。因此其行为会慢慢消退。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增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在刘宇表现好的时候,王老师及时表扬他的进步,运用正强化的原理,增强其守纪律的行为。
(2)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活动与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中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课堂气氛,教师应该善于处理师生关系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以积极的课堂互动为前提的。课堂管理应重视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有效地开展教学创造条件。
其次,教师要做好对课堂群体的管理。群体是指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课堂里的每个学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他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各种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其中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教师可以利用群体的动力关系,维护课堂秩序,维持班集体的凝聚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课堂师生互动。课堂气氛也会形成群体压力,从而导致学生的从众行为。教师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为了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这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第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第三,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第四,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
最后,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条件,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减少学习干扰,也有助于学生获得情绪上的安全感。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可以包括: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做好课堂监控;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