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

2023-08-25



参考答案:

(1)妊娠期 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加大,显著加重了心脏负担。血容量增加始于妊娠第6周,至32~34周达高峰,较妊娠前增加30%~45%,从而引起心率加快及心排出量增加。妊娠早期是以心输出量增加为主,妊娠晚期需增加心率以适应血容量增多。至分娩前1~2个月,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10次,使心脏负担加重。此外,妊娠期子宫增大、膈肌上升使心脏向左上移位,出入心脏的大血管扭曲,机械性地增加心脏负担,更易使心脏病孕妇发生心力衰竭。(2)分娩期 分娩期为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在第一产程,子宫收缩能增加周围循环阻力,血压升高,幅度为5-10mmHg。每次宫缩约有250-500ml血液从子宫中被挤出,中心静脉压升高。第二产程时,除子宫收缩外,产妇出现用力屏气,腹壁肌及骨骼肌同时工作,使周围循环阻力及肺循环阻力均增加;同时加负压,使内脏血压涌向心脏。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原有血液至左向右分流,可因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房压力增高而转变为血液至右向左分流,出现紫绀。第三产程胎儿胎盘娩出后,子宫突然缩小,胎盘循环停止,子宫血窦内大量血液突然进入全身循环。同时腹压骤减,血液向内脏倾流,回心血量急剧减少,使功能不良的心脏易在此时发生心力衰竭。(3)产褥期 产后三天内仍是心脏负担较重的时期。除子宫缩复使一部分血液进入体循环以外,孕期组织内潴留的液体也开始回到体循环,此时的血容量暂时性增加,仍要警惕心力衰竭的发生。总上可见,妊娠期32-34周、分娩期及产后三天内,均是心脏病孕产妇发生心力衰竭的最危险时期,临床上应给予密切监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