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内容与步骤

2023-05-10



参考答案:

1.调查内容
(1)研究对象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研究类型和方法及现有条件确定研究对象。原则上应保证所选对象的代表性,能够代表目标人群,从中能够获得所需的流行病学资料。同时要考虑是否需要设立对照,注意病例和对照的可比性。
(2)研究因素的确定:依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因素。原则上要求研究因素精而全,每一项研究因素都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和测量尺度,最好选用定量指标。
(3)疾病定义及分类:研究疾病必须明确定义,有严格的诊断标准,最好遵循国际或国内通用标准。疾病分类也应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法进行。
(4)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进行流行病调查实施的具体体现。一般主要通过3种途径获得:
1)调查表:由专人询问或由被调查者书面作答。
2)通过体检、实验室检查或其他特殊检查。
3)利用现有档案记录、统计资料等。
(5)数据处理和分析:即将调查研究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通过研究设计既定的技术方法予以处理分析,以检验事先的假设或得出新的结论。
(6)结果解释:对研究结果的解释要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偏倚、混杂因素及其对结果的影响,并尽可能在设计时加以避免和克服。
(7)时间进度、经费与组织 研究设计中应明确研究所需时间及进度,所需人员及其分工、经费预算等。
2.调查步骤 基本步骤均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初步确认暴发:根据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知情者的汇报,迅速掌握疫情基本情况,并根据当地以往发病水平、人口资料及本次发病情况,初步判断暴发疫情。
(2)核实诊断:根据收集的报告病例和现场获得的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资料,综合分析,准确判断疫情。
(3)初步调查:查清暴发疫情的确切情况,形成暴发原因假设。
(4)暴发因素研究。从清除疫源地的目的出发,调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核实诊断:不同疾病有不同的传播途径、传染期等,采取的预防措施也不相同,如果没有正确的诊断,会贻误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使疾病继续蔓延或流行。因此,调查时应首先核实原有诊断,查阅病历,化验记录,必要时亲自问病史,体检检查,采取标本作检验,进行临床会诊,还要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确定诊断。
2)确定疫源地的范围:根据发病日期可以确定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日期(传染期),查明患者在此时期内的活动范围,带病原体的排泄物污染了外界何种物品、污染范围,从而判断可能受传染的其他人和疫源地范围,登记接触者(包括其姓名、性别、年份、职业、住址等),查明接触方式及时间,以判断哪些人应该接受医学观察或留验(如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接触者的调查),哪些人应该接受预防接种、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是否应该进行消毒、杀虫以及其范围,应该进行何种检验等。
3)查明本疫源地内促进或抑制本病传播、蔓延的条件,以及可能的传播途径,以便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与消灭疫源地。从查明查病例发生的原因出发,应查清的问题:
1)查清引起本病例的传染源:首先确定本病例受感染的时间,即从该患者发病日期往前推算,在最长潜伏期与最短潜伏期之间的这一段时期。然后查明本患者在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情况。例如,去过什么地点?密切接触过什么人或物品(如是否接触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或疑似病例或他们的呼吸道分泌物或排泄物)?以确定他可能在什么地点受到感染。他的饮食条件有没有特殊改变(与肠道传染病有关)等等。从这些情况推测可能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等。总之,查明什么问题要根据病种及其流行特点而定。当怀疑某人可能为本病例的传染源时,还可调查此人的其他接触者中有无类似病症或疾病。当其他接触者中也有相同疾病时,增加了此人为传染源的证据。对被怀疑为传染源的人要进行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以助于追查出传染源。追查传染源的目的于搜索未曾被发现的其他疫源地,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传染病蔓延。
2)查清是经过什么具体途径传播的,在查明传染源以后,则易于查清是经过什么具体途径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