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隆冬,各地游人 ,兴会于“巨伞”之下

2023-01-06

【题目】阅读以下文章,按要求作答。

巨伞下的城市

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成现实。

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两万,每年入冬,风紧雪骤,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居民们有了这顶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袭扰了。

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这把巨伞的伞柄是全市最高的一座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市区周围地面,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结,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

伞面上还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太阳能收集器可发挥聚热功能,虽然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

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进门是小家庭,出门在大家庭,邻里街坊相处比从前亲切和睦多了。另外,家家户户省下不少取暖费用,因此多数人对这项工程抱赞成、欣赏的态度。但是,也有卫生专家指出,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必能适应各种恶劣气候,而巨伞下的男女老少犹如生存在温室之中,天长日久,对人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巨伞的利弊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然而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却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每到隆冬,各地游人     ,兴会于“巨伞”之下。

【1】每到隆冬,各地游人     ,兴会于“巨伞”之下。下列那个词语最恰当(    )

A.络绎不绝 B.挨挨挤挤 C.人来人往 D.熙熙攘攘

【2】文中的这个“神话”已成为现实的原因是(   )

A.努斯基市冬天风紧雪骤,奇冷刺骨。

B.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

C.居民们希望用巨伞来抵挡严寒。

【3】巨伞为居民们提供了哪些便利?在正确的选项后打“√”。

A.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   )

B.邻里街坊相处比从前亲切和睦多了。(   )

C.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   )

【4】多数人对这项工程抱赞成、欣赏的态度原因是什么?在正确的选项后打“√”。

A.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   )

B.家家户户省下不少取暖费用。(   )

C.游人往来于威努斯基市,让这儿成为美国一处新景点。(   )

【答案】

【1】A

【2】B

【3】A√B√C√

【4】A√B√

【解析】

【1】本题考查成语的意思和运用,解答此题是要理解文章大致内容,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结合上下文进行作答。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挨挨挤挤:挤来挤去。亦用以形容人多杂乱。

人来人往: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首先要理解文章大致内容,抓住关键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即可。定位在第一段,从“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成现实。”一句中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首先要理解文章大致内容,抓住关键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即可。从“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进门是小家庭,出门在大家庭,邻里街坊相处比从前亲切和睦多了。”“伞面上还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三句中即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首先要理解文章大致内容,抓住关键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即可。通过阅读文章可知,人们赞赏这项工程主要是因为这项工程使小城冬天也温暖如春,可以为全城提供热水,使邻里之间变得和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