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农村公路的5*16m简支板桥施工项目,桥梁上部结构为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下部结构为双柱式桥墩,基础为桩基础,桥面面层为5cm厚沥青混凝土,采用租赁摊铺机摊铺。桥头附近为砂性黏土,地势平坦,施工单位拟在此布置预制梁场,所需普通工人主要在当地雇用。当桩基础施工完毕后按规定进行了完整性检测。在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单位购买了三套千斤顶,为使用方便,千斤顶、油表随机组合起来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由于工期紧,新设备购买后立即投入使用。事件二:在桥面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安装伸缩缝后即进行5cm厚沥青混凝土施工,要求摊铺机匀速行驶,技术员随时检查高程及摊铺厚度。

问题:

1.结合背景资料,写出施工单位需要签订哪些合同?

2.现场预制梁场布置一般应考虑哪些因素?

3.针对事件一,改正错误之处。

4.针对事件二,改正错误之处。若按背景所述方法施工,可能产生哪些质量病害?


2023-05-13



参考答案:

1.施工单位需要签订的合同:承包合同、采购合同、租赁合同、检测合同、保险合同和劳动合同。

2.现场预制梁场布置一般应考虑的因素:现场的面积、地形、工程规模、安装方法、工期及机械设备情况等。

3.针对事件一,改正错误如下:在进行张拉作业前,必须对千斤项、油泵进行配套标定,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校验。有几套张拉设备时,要进行编组,不同组号的设备不得混合。(注:此知识点在第四版教材中不作要求。)

4.针对事件二,改正错误如下:为改进构造物伸缩缝与沥青路面衔接部位的牢固及平顺,先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再做构造物伸缩缝。若按背景所述方法施工,可能产生路面不平整病害、跳车明显以及伸缩缝早期破坏。


1.承包商是工程施工的具体实施者,是工程承包合同的履行者。除了与业主签订的承包合同之外,还有分包合同、运输合同、采购合同、租赁合同、加工合同、检测合同、保险合同和劳务采购(或分包)合同。依据本案例的材料,施工单位需要签订承包合同、采购合同、租赁合同、检测合同、保险合同和劳动合同。

2.根据预制场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预制场的位置选择主要选在引道及其附近、桥下或特殊预制场。预制场的布置取决于现场的面积、地形、工程规模、安装方法、工期及机械设备情况等,条件不同,布置方法差异较大。

3.预应力的张拉:(1)在进行张拉作业前,必须对千斤顶、油泵进行配套标定,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校验。有几套张拉设备时,要进行编组,不同组号的设备不得混合。(2)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张拉强度时,方可进行张拉。(3)预应力的张拉采用双控,即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钢束的实际伸长量进行校核,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误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否则停止张拉,查找原因。(4)张拉的程序按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5)张拉过程中的断丝、滑丝不得超过规范或设计的规定。

4.施工缝接茬处理不好,新旧摊铺压实厚度不一,与构造物伸缩缝衔接不好,可能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病害。对应的预防措施是:沥青路面纵缝应采用热接缝,施工横缝控制好接头新摊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和碾压措施,为改进构造物伸缩缝与沥青路面衔接部位的牢固及平顺,先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再做构造物伸缩缝。此外,接缝处压实度不足会造成跳车明显,还可能导致伸缩缝早期破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