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24课京剧趣谈课堂点睛笔记

2023-02-13

六年级24课京剧趣谈课堂点睛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的“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段落大纲:

《马鞭》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京剧中“马鞭”出现的原因、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第二自然段:写京剧里的虚拟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第三自然段:写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实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亮相》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京剧的静态亮相。

第二自然段:写京剧中静态亮相的艺术效果。

第三自然段:写写京剧舞台上“动”的表演。

词句赏析:

1.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这两句话交代了“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的原因,为下文马鞭的出现作铺垫。

2.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马鞭”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骑马没办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彻底”和“无比漂亮”写出了“马鞭”的出现不仅完全解决骑马没办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而且极具艺术的美感,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3.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演员运用马鞭的表演自由形象地写了出来。

4.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通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这两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马鞭过渡到虚拟道具。

5.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这也是个过渡句。

6.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这句话通过对观众的是动作、神态和心理进行描写,把京剧中的对打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

7.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不可开交的对打变成了一动不动的对视。写出了“亮相”的奇特之处。

8.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说明这时候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有表现力,人们的情绪已经与京剧表演中传达的情感相融相通,突出了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9.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

连用两个问句,写出了观众的不理解,从侧面展示了京剧艺术的奇特。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几个方面的特色?

课文介绍了中国京剧在两个方面独有的艺术特色,一是道具:有实在道具如马鞭,还有一些虚拟道具;二是动作:亮相。

2.读“马鞭”这一部分,想一想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用马鞭代替真马,这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

(2)京剧中运用实在道具和虚拟道具。舞台表演中,举出几个事例,揭示京剧中道具的独到之处。

3.读“亮相”部分,思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静态亮相,这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2)动态亮相,突显人物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