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二)》教案教学设计

2023-02-13

第二课时 乘除法的关系(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议一议”,练习三第6~9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整除,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

2、在区别“除尽”与“整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从除法中整理出“整除”的过程,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口算。

(教师板书结果)

6÷2=39÷2=15÷12=250÷50=

26÷13=25÷7=160÷1= 0÷9= 76÷21=

(2)观察口算题及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议一议。

二、教授新知

教学“议一议”。

(1)全班按小组汇报交流发现的情况。

(算式都是整数除以整数计算结果有“除尽”和“除不尽”两类,或有“有余数”和“没有余数”两类……教师将学生发现的情况一一板书出来让学生讨论,同时注意引导得出“整除”来)

(2)教师小结出整除的意义。

像6÷2=3,0÷9=0……这些除法算式都没有余数。

6÷2=3我们就说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

再让学生尝试说说:250÷50=,26÷13=,谁能被谁整除。

(3)再次引导学生讨论:在表示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的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有什么特点?每个学生举出几个表示整除的除法算式。

(4)让学生思考“议一议”的题目。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最后全班反馈。

重点讨论25÷4=6......1。

让学生写出对应的乘法算式。

(5)教师小结:被除数等于除数乘商再加上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三、课堂活动

1、同桌对口令,一人说一个除法算式,另一人说出对应的乘法和除法算式,完成后,角色互换。

2、练习三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回答,再集体订正理由。

3、练习三第8题:学生先独立试做,订正时抽学生说说依据。

4、练习三第6题。

学生根据题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

四、拓展练习

练习三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后试做,对有困难的同学可在小组中商量,全班汇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