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趣谈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2022-12-16

教学内容


第23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初步了解中国京剧中马鞭等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培养对京剧艺术的欣赏能力。


3.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5.通过对京剧马鞭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关心、热爱中国京剧艺术的情感,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马鞭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2.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做细致了解。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突破方法:自主研读课文,并搜集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京剧马鞭、纳鞋底等表现出来的虚实的艺术性。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了解京剧虚实的艺术性。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自主研读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戏剧的种类,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戏曲引入,导入新课


  1.播放黄梅戏、越剧和京剧唱腔片段。问:你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


  2.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


  京剧,被称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比如我们在音乐课上欣赏过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完整播放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片段。思考:


  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上干什么?从哪里看出骑马?


  小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一根马鞭就能看出人物在跃马扬鞭、驰骋原野。这就是京剧特有的舞台艺术。


  4.板书课题,了解带星号的课文是自读课文及学习方法。


5.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点评:】京剧,是门博大精深而又充满美感的舞台艺术,专业性很高,学生们平时接触很少。老师用黄梅戏、越剧和京剧唱腔片段,引入新课,在学生收集资料背景初步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播放《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片段,把抽象的艺术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变得可观,可感,新鲜而生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读,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


  方圆  驰骋  尴尬  虚拟  道具  装饰


  表演方式  无穷无尽  约定俗成


  2.默读课文,思考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通过阅读文章,你了解到京剧的哪些知识?




【点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文导读”“前置作业预习单”,完成整体感知环节,老师课堂上通过预习单检测预习效果。便于老师更好的掌握学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品读课文,合作学习京剧的虚实表演艺术


  1.出示课件。


  (1)同桌合作,自选任务。


  一是马鞭,二是纳鞋底,三是酒壶酒杯,四是详略安排,是怎样详写的?


  (2)学习方法。


  读:自读课文,画出知识点。


  填:填写表格,完成练习。


  讲:你们从哪些句子里学到的?了解京剧的虚实表演艺术的作用。


  (3)填表:


内容


表演艺术


(表达方法)


作用


马鞭


实:



虚:



绱鞋底


实:



虚:



酒壶酒杯


实:



虚:



详略安排


详:



略:



 2.小组内交流分享,汇报小组学习结果。


内容


表演艺术


(表达方法)


作用


马鞭


实:马鞭


显现特定的和优美的姿态,


表演自由,装饰的美。


虚:马


绱鞋底


实:鞋底


可感觉可使用




虚:针线


酒壶酒杯


实:举杯喝酒


可感觉可使用


虚:吃饭吃菜


详略安排


详:马鞭


原因,艺术特点


略:绱鞋底、酒壶酒杯


详略安排得当


(1)课件出示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片段,直观形象地感受马鞭、针线的虚实表演艺术的魅力。


(2)从哪里看出“无”远远胜过“有”?




【点评:】在检查预习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从哪里看出“无”远远胜过“有”?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的同时,让小组内深入交流文本“狠狠做戏”的语言表达之趣。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训练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四、总结提升,拓展欣赏


  1.学习《马鞭》,用自己的话说说京剧的虚、实表演艺术形式及其艺术欣赏价值。


2.指名读课文,欣赏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片段。




【点评:】好的文本需要揣摩,及时总结京剧的“无中生有”的虚实特点,并借用文本语言特点,学会写文章也是需要“无中生有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播放视频《京剧经典唱段》,创设情境。


2.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京剧趣谈》一课中的《马鞭》,了解了京剧的虚实表演艺术。这节课我们学习《亮相》,了解京剧中动静表演艺术,一起了解更多的京剧知识。


【点评:】承接前文所学知识,引入新课,铺垫学习下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交流,点评读课文。


(2)划出课文中的四个词语,认读,并联系上下文说说意思。


风雨不透  不可开交  戛然而止  英雄气概


2.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静态和动态亮相的?




【点评:】本环节可以改为前置作业。检查落实预习。


三、品读课文,合作学习京剧的动静亮相的表演艺术。


1.复习《马鞭》的学习方法。


(1)理清条理,明确任务。


(2)学习方法:


读,自读课文,画出知识点。


填,填写表格,完成练习。


讲,你们从哪些句子里学到的,了解京剧的动静亮相表演艺术的作用。


(3)填表:


内容


表演艺术


作用


亮相


静态:



动态:



2.小组内交流分享,汇报小组学习结果。


预设:


内容


表演艺术


作用


亮相


静态: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


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动态: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为了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课件出示京剧打斗片段视频,直观形象地感受表态、动态的亮相表演艺术的魅力。




【点评:】《亮相》的学习也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用学习《马鞭》已有的学习经验,体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动静结合的语言的表达,艺术表达,引发读者无限的艺术想象空间。


四、总结提升,拓展欣赏


    1.学习《亮相》,了解京剧的表态、动态亮相表演艺术形式及艺术欣赏价值。


    2.谈谈你对京剧还有哪些认识。


    预设:脸谱、道具、唱腔、司鼓……


3. 京剧聚精荟萃,具有较高艺术魅力,与绘画艺术相结合,文学艺术的支持,是高度综合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所以具有永久的艺术光芒。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去体会欣赏戏剧艺术,提高对戏剧艺术的欣赏能力,弘扬祖国传统艺术。




【点评:】一节好课不是学习的



终结而是学习的开始。借“马鞭”“亮相”揭开对中华京剧传统文化艺术的更多学习,文化的传承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