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2022-12-1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抓住“断、开、回、来”等词感受天门山山水的的雄壮浩荡,感受诗人心中的豪迈激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向往之情。


3、透过诗中描述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潜力和形象思维潜力。


教学重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自制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孩子们有没有玩过闯关游戏?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闯关,大家有没有信心成为闯关之王呢?


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看看这的景色怎么样?(出示天门山图片)


2、现在请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看到图片的的感受?(很美、漂亮、犹如仙境)


3、大家知道这是哪的美景吗?对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的脚步,一起去《望天门山》(师板书:望天门山)


 4、同学们,“望”是什么意思?释题:“望”远远地看,来我们一起读,读出远望的感觉。


  二、介绍背景,走进作者


1、同学们,那你们一起告诉老师,谁在望天门山?


2、那谁又知道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望天门山》呢?


3、看来这个问题对于同学们有点难! 那就由老师把李白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师说:李白才华横溢,满腔热情,志向远大,20岁的时候把自己比作大鹏鸟,他很想像管仲、诸葛亮等杰出人物干出一番大事业。为了实现抱负,他25岁离开家乡,一年之后来到天门山,当时文武百官都在为皇帝举荐青年才俊。而天门山离南京就几十里路而已,很快,他的抱负就能实现。多么高兴,多么激动。当他看到高大雄伟的天门山,波澜壮阔的楚江,便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了。于是,他大笔一挥就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望天门山》)。


  三、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1、学生自读古诗 。


李白到底望到了了怎样的景物呢?翻开课本,自由读几遍。注意字音读准确,节奏读清楚,读完了结合下面的注释和课文的插图想一想诗的意思。现在开始(教师自读诗句,教师巡视)


2、指名同学带读本课中的生字,纠正读音,找学生点评。


强调“断”“帆”是前鼻音,“楚”“至”是翘舌音。(第一关、识字、正因)


3、初步指导读诗。


谁来把生字带到古诗中读一读?我们要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节奏读清楚了没有。


指名读,指导学生朗读诗的方法


读的再慢一点,跟着老师的手势来(学生看着老师的手势读第一句)


我们一起看老师的手势读后三句,感受一下诗的节奏。注意不要跑到老师手势的前面。(全班同学看老师的手势读诗句。)


齐读,读出节奏。(第二关 节奏、韵律)


4、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望天门山》这首诗是一幅画,那画中都画了哪些景物呢?下面我们静静地默古诗,画出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学生默读古诗,边读边画。)(指名汇报)


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和课文中的插图和自己的同桌说一说,把这幅美丽的山水画用你的语言呈现出来吧。(第三关 理解诗意)指名来说,其他同学补充


瞧!在你们绘声绘色的描述中,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就这样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快随李白乘舟去画中望天门山吧!(引导学生,老师在黑板上作画)


四、由象入义,感悟诗境。(第四关 感悟诗境)


同学们,杜甫曾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他的好友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盛赞了李白的妙笔生花。


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默读古诗,边读边品,推敲推敲李白这首《望天门山》用字之绝妙吧!(学生边读边画)


1、学习一、二句  


抓诗眼,入诗境


(1)谁来说说哪个字让你觉得妙?


①我们来看“断”字的小篆写法。(出示课件)


“断”字的左边是一把刀,刀的下面是两束“丝”,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刀将你面前的两束“丝”斩断(同学们做动作),同学们用了这么大劲,“丝”断了吗? 如果你面前是天门山呢!结果会怎样?别急,它的右边还有一把锋利的斧子,现在请同学们双手举起你手中的利斧,狠狠的劈向这天门山吧。这一斧下去,天门山怎么样了?是啊!他被劈成了两半。


②我们再来看看“开”字,一双大手把门栓拉开,如果天门山就是一扇门,那么推开这扇大门的大手是?(楚江)


③楚江是手,楚江是刀,楚江还是斧,“断”和“开”仿佛让我们看到怎样的楚江?(波涛汹涌、威力无比)(读一读) 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楚江水拍击两岸的阵阵轰鸣)(读一读)此时,你又想到了什么?(楚江水真是壮观)(读一读)


教师小结:天门中断楚江开,雄伟奇丽的天门山傲然挺立,汹涌澎湃的楚江水滚滚东流,这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魄,让人觉得仿佛这天门山就是让这汹涌澎湃的楚江水硬生生给冲开了。一起读(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


(2)还有哪个字让你觉得妙?


①这个“回”字,它的古体字就是一个旋转的漩涡(教师黑板上作图),他有三种意思:一回旋;二回转,改变方向;三返回。那在这里它是那个意思?(指名回答)


②同学们,如果这是天门山,浩荡而来的江水自西向东涌入天门山,随着山势,不得不调转方向,折向北流去。所以“回”的意思就是——回转,改变方向。(教师黑上作图)


③那你们知道这天门山相聚有多远吗?据记载两山相距数公里,也就是江面有几千米宽,这么宽的江面,这么汹涌浩荡的楚江水流到这,天门山竟让它乖乖的掉了个头。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天门山?(高大、雄伟、有力)(读一读) 教师小结:楚江开天门,天门阻楚江。好一个山雄伟,水浩荡,一起读(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学习三、四句


扣诗眼,品诗味


(1)还有哪个字让你觉得妙?


①是呀!诗人为什么用相对出?难道山会动吗?谁和他有同样的疑问?


②请过道两列的同学起立,举起你们挨着过道的这只胳膊。(此时,你们就是两岸的青山,老师扮演乘舟的李白,从过道缓缓前行,边走边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二十五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他乘舟顺江而东,途径天门山,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两岸青山相对出,拐过一道弯,看见的又是两岸青山相对出,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还是两岸青山相对出。)


③同学们,山动了吗?那谁在动?是呀!(李白在动)一个“出”字,瞬间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幅流动的画面,一个“出”字,瞬间让这天门山有了灵性,两岸的青山好像一个个热情的朋友,敞开自己巨大的胸怀在迎接李白呢!


④如果你是那泛舟江上的李白,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高兴、惬意)


⑤齐读,读出李白的这种惬意、高兴。(出示课件: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⑥同学们,此刻,你就是具有广博胸怀的李白,带着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再读这首诗。(出示课件)


指名读(老师评价:你是豪情万丈的李白,你是热情奔放的李白。)我们都是畅游于青山绿水中的李白。一起读


四、赏析拓展,升华情感  (第五关 揣摩诗情)


1、是啊!李白不仅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写进了山水,也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写进了山水,更写出了自己对这片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


2、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和一篇散文《天门山铭》。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而且,李白死后就葬在天门山附近,从此可见,李白对天门山是如此的?(热爱)


3、让我们带着李白对这份山水的热爱之情,同桌互读古诗。(教师巡视)


有能背诵的吗?(指名背)齐背(第六关 理解背诵)


大家可真厉害!你们还知道李白的哪些诗篇?(指名说:(《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将进酒》)(第七关 积累展示)


根据课堂表现,评出今天的闯关之王。(回答问题得到卡片最多的同学)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课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拜读李白的诗篇,好吗?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孩子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