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置

2023-05-20



参考答案: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原则是坚持控制优先、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采取边抢救、边调查、边核实、边处理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二)早期处置
1.初步确认与报告及时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对事件进行初步核实、确认,在采取必要措施的同时,按要求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现场处置工作组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性质和应对需求,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下设各专业工作组,包括现场流调与处置组、医疗救治组、检验检测组、信息组、消毒杀虫组、后勤保障组等,各组指定工作组组长。
3.指派专家工作组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件发生或发展情况,可派出由不同专业领域组成的专家工作组,并指定专家工作组组长。
4.提供后勤保障派出机构应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交通工具、设备及意外伤害保险等。根据事件发展和应对需要,适时调集、调整人员和物资,协调有关部门开展现场处置,提供后勤保障。
(三)医疗救援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现场医疗救治需求.按照预案的要求,制订医疗救援方案,统一指挥调动医疗资源,迅速开展现场医疗救援工作。
根据分级救治与合理转运相结合的原则,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级、分区急救处理和转运。危险化学品、核和辐射事件的伤员应及时转运到专业医疗机构救治。
医疗救援人员要注重自身安全与防护,不做任何不科学的冒险救治,避免造成更多人员伤亡。
(四)现场调查
现场指挥部组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核实事件,确定病例定义,搜索和鉴别病例,收集整理事件相关信息,确定事件高危地区和波及人群范围,对事态进行分析,提出、实施和不断补充完善控制措施,并对现场调查工作进行评估。
(五)样本采集与检测
卫生行政部门指定专业机构拟定标本采集检测计划,协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以及有关单位配合、协助采集相关标本,开展现场快速检测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在标本采集、运输、储存、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循安全的原则,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污染和污染源的扩散。
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有关尸检的规定,指定具有传染病患者尸体解剖查验资质的机构开展尸体解剖查验工作。从事甲类传染病和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其他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尸体解剖查验的机构,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六)一般防控措施
1.拟定方案现场指挥部根据现场调查所获悉疾病的传染源或事件危害源、传播或危害途径以及疾病、事件特征,确定控制和预防措施,拟订现场控制方案。
2.措施选择根据事件类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现场应急控制措施。
在事发现场和可能波及的区域开展主动监测,必要时启动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及时通报情况,争取当地有关部门配合和支持控制措施的落实;对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控制方案。当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时,根据专家组提出的事件处置终止建议,及时终止控制措施。
3.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现场控制措施
(1)积极组织救治患者,隔离传染源;
(2)追踪密切接触者,根据需要分别进行隔离、留验、医学观察和健康随访;
(3)根据疫情规模和危害程度,确定疫点、划分疫区;
(4)采取消杀灭等卫生处理方法,切断传播途径;
(5)根据疾病的特点,采取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宣传教育等方法保护易感人群。
4.食物中毒事故的现场控制
(1)组织有关医疗机构紧急救治患者;
(2)调查可能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
(3)进行现场卫生学处理;
(4)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应依法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5)调查被污染食物的流向,并向可能受影响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5.职业中毒事件的现场控制
(1)协助开展现场人员疏散;
(2)组织人员检伤分类;
(3)开展现场中毒患者急救和医学观察;
(4)进行人群健康危害的卫生学评价;
(5)提出控制毒物危害措施的建议;
(6)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
6.核和辐射事件的现场医学救援
(1)判定和救治伤员;
(2)初步估计人员受照剂量,对伤员进行分类处理;
(3)指导公众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在专家指导下发放和服用稳定性碘;
(4)协助解决核和辐射事件造成的社会心理学问题;
(5)协助做好可能污染的食品、饮用水等的放射性监测和控制。
7.监督执法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对各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依照法律法规查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