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认知差异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2023-05-24



参考答案: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问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1)场独立与场依存。具有场独立性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性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与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其他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2)沉思型与冲动型。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即沉思型认知方式。另一些儿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即冲动型认知方式。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反应时间的快慢与精确性。
(3)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综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而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而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以下几点适当展开):(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