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校初二(1)班,学生40人,篮球场1块,教学内容为篮球球性练习,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增强球感。
(2)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发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
教学过程:
(1)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
(2)教师讲解并示范双手抛接球、身前两手相互传接球、球在两腿之间绕“8”和运球的动作要点及重点。
(3)学生练习:学生进行双手抛接球练习、单手抛接球练习、抛球击掌练习各10次左右;单手原地运球练习3~5次,一人一组运球前进练习3~5次,两人一组运球、传球练习3~5次。
(4)游戏: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比赛”,10人一队,4队同时进行,从半场开始,第一名学生带球向前跑到篮下(两队一侧)。投篮,进球得一分,带球回来,交给第二名,依次重复,先完成队获胜。
问题:
(1)分析该案例采用了什么设计思路。
(2)指出本节课的优缺点。

2023-08-09



参考答案:

(1)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将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并利用运球比赛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熟识度与兴趣,提高相关技能水平。
(2)优点:①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初中生学习的规律,学生感到学习的内容不是过于困难,便会更加自信,学习也会更加努力。
②利用比赛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主运动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潜能。
缺点: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按照新课标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描述,目标(2)的行为主体不是学生。
②在剧烈运动之前,教师没有按照初中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安排学生进行热身运动,使得学生的身体情况未达到最佳状态,容易出现损伤事故。
③当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并没有进行总结和点评,教学实施结构不完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