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2022-12-16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欣赏视频资料等方式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情境对话朗读,换位想象、说写活动,深入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是因为中华不振的原因及人物的思想感情。


2.在情境句式练习中会用“不但不……反而……”反问句“……谁又能怎么样呢?”说交流中说话。


3.借助导学单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补充等,培养学生的语感,训练想象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话阅读想象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理解中华不振进而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熟读课文自主完成导学单一二部分。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评价说明:今天我会给每个组“种子积分10”,看看那个组可以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完成所有任务的请各小组集体拍手举手示意。我将按次序分别记录10.9.8.7.6.5.4.3.2.1分;每个人积极回答一次将给本组赢得1分;


一、检查复习导入学习。5


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复习回顾“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谁来有节奏、有力度的朗读课题,很好!这就是铿锵有力的声音。课文我们已经读过了,今天我们聚焦词句悟情探索尝试。


2.首先各小组快速检查学习单中“自主研学”部分的完成情况。组长检查都做了的请给我信号。(师记录种子积分10)


(学生快速汇报)看来课文内容已经很清楚了,我们就看看谁对词、句的感觉更敏感,感情更真切!


二、直击中华不振!


1.对子读文,感受心情。5


A班级检查、交流:


(1)伯父一再叮嘱不要去租界最关键的是什么原因?(预设:无处说理、中华不振……)请小组汇报周恩来出到沈阳是与伯父对话中你读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生:伤感与疑惑、无助与不解……)(课件出示)“不振叹气不解”,(2展示朗读(出示伯父的话)请小组成员读出这种哀伤、无奈和疑惑不解。(板书:读)


小结:过渡:听到(板书)伯父的回答让人感到伤感、无助,恩来地追问令他疑惑——


这都是因为“中华不振!”(板书)


2.租界见闻,体悟愤怒。5


首先请各组简单汇报一下学单“自主研学二”文中哪些地方你觉得体现了“中华不振”?


(1)课件出示:“灯红酒绿繁华热闹非凡。”读着这两个词你会想到他是在写什么?怎么样?(繁华美好)


(2)再加一个词“风和日丽”。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一天走在繁华热闹的街道,那是多么得惬意,美妙的事!然而周恩来和他的同学看到了什么?是那么惬意舒心的结果吗?


(3)大伙一起捧起书朗读第七自然段。在这样繁华的租界里,周恩来见到了什么样的租界?


在中国的土地上,在中国的大街上,行走的却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几乎没有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多么的不解!中国人还不能自由出入!


(4)了解租界。


外国租界里仅仅是洋人多吗?当然不是。我们再看“租界”视频了解租界。(课件视频)


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这是因为——


“中华不振”。(指黑板)


3.体悟“愤怒”与无助。10


A.请捧起课本我们一起默读第八自然段,边读边想像当时的场景。你觉得文中的“妇女、洋人、巡警、围观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心情态度,可能会说什么?简单的完成合学探究第一题。(生读文完成约5分钟)


B.交流汇报他们可能会怎么说,心情怎样?


4.句式练说、感知无奈。(课件8-11中华不振)


A.在那个时候,穷苦劳动人民面对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欺凌。


“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试用……不但不……反而……”试着说话。


那肇事的洋人不但不……,反而……。


明明是他撞了我,他不但不……,反而……


小结故事:在这不平等的社会,帝国主义列强强占土地建立租界里,欺压百姓。课件14词语:


A这一天在中国土地上的租借地,穷苦人民只能忍气同声、受人欺压。他们心中充满——(生)怒火、愤怒……


但是——


出示课件——(生)“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


B师:在场的中国人比如:


紧握拳头的车夫,他满腔怒火,但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


(生)他又敢怎样呢?


师:因为——


生:中华不振!


C师:怒目而视的壮汉,很想为妇女讨回公道,但是——


在外国人的租借地,他又敢怎样呢?


师:这是因为——(中华不振)


D在贫穷落后的旧社会里,穷苦的劳动人民,面对发达先进的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再委屈、在愤怒,他们又敢怎样呢?


这是因为——“中华不振啊!”


在那个中国人任人宰割的租界里,怒火中烧的少年周恩来当时尽管很愤怒,可是,当时在外国租界他又能怎样呢?


周恩来真正理解了中国人受列强欺压——“中华不振!”租界里见到的一幕幕总在眼前浮现,他回来后……


图片


三、周恩来的思考10


1.从租界回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沉思,他当时可能在沉思什么?小组内先交流讨论,然后请以周恩来自己的身份接着下面的开头提示,以“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组成排比句式”再写几句话,结合提示结尾组成一段话。试着选用“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衣衫褴褛、得意洋洋、耀武扬威、沉思、铿锵有力、振兴中华……”里边的词语。(课件12-13提示)(5分钟)


2.展示交流5-6分钟


四、激情立志


1.激趣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板书:振兴中华)2分钟


2.诵读少年中国说。唤醒为志向而读书。3分钟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


五、作业——书写志向1分钟


1.本文中运用了具体事件来说明中华不振,请学生们写写自己读书的志向,今天我们应该为什么而读书?比如:如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医学上癌症不可治愈、观阅兵仪式时你的立志、为了获得诺贝尔奖、为了在奥运上为国争光…….用几句话表达清楚,说明自己的志向。


2.搜集阅读名人故事,准备综合性学习。